乾隆最尊敬的汉臣,75岁累死在轿子中,乾隆大哭:赐他“文正”

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4-09-04 12 0

宋朝之后的历代,就有个特殊的现象,文臣以拿到“文正”谥号为殊荣,但皇帝却将它“看得极重”不轻易给人。

司马光提出“文正是谥之极美,无以复加。”可以说经过他的“宣传”,这一称号愈加难拿。

乾隆年间,有一位大臣因操劳过度,猝死于轿中,让乾隆都忍不住哭泣,哭着赐他“文正”。那么,他究竟是谁,又做了什么呢?

一、“文正”称号的发展

“文正”最开始其实是“文贞”,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“文贞”的唐太宗时期的名臣魏征。不过宋朝时期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,因此改为“文正”。

也因为司马光对文正这一谥号的溢美,整个宋朝就只有八人拿到了这个谥号,如大家熟悉的范仲淹等人。

乾隆最尊敬的汉臣,75岁累死在轿子中,乾隆大哭:赐他“文正”

元朝有六人拿到,明朝只有五人,清朝也只有八人拿到这个称号。从宋朝到清朝的几百年间,得此称号的人不过几十人,足以可见它的含金量。

纵观清朝,“文正”这一称号,拿得最无争议的莫过于刘统勋。

二、刘统勋仕途生涯

康熙三十八年,刘统勋生于陕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。刘统勋祖父、父亲都是进士出身。从小就在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生活条件下长大的刘统勋,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见和眼光。

十七岁时考上举人,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,不管是一门三进士还是他考中进士的年龄,在清朝历史上都极为罕见。

刘统勋为政四十余年,但在雍正年间,刘统勋只在翰林院担任一些普通的官职,先后当过南书房行走、上书房行走等,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,但没什么实权。直到乾隆登基,他的仕途才迎来转折点。

乾隆即位后,提拔刘统勋为内阁学士。后来,他被派往浙江学习治水,在这期间,他不仅掌握理论知识,还亲自进行实地调研,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。这也为他日后治理水灾打下基础。

展开全文

乾隆六年,刘统勋因弹劾张廷玉、讷亲一事扬名朝野。说张廷玉“然晚节当慎,责备恒多”和“今未能遽议裁汰,惟稍抑其迁除之路,使之戒满引嫌,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”。

乾隆最尊敬的汉臣,75岁累死在轿子中,乾隆大哭:赐他“文正”

希望张廷玉能够更为谨慎些,也希望皇帝能稍微抑制其升迁。讷亲“殆非怀谦集益之道。请加训示,俾知省改。”需要皇帝加以训诫,改正错误。

左都御史这一职位主要负责监督百官言行,但敢于弹劾自己的老上司兼三朝重臣和皇亲贵族,这份勇气就不是很多人具备的。

三、刘统勋治水惩官

刘统勋为官政绩则更多在于治水之功。刘统勋在乾隆十一年时,被任命为漕运总督,负责治水救灾。

为了应对运河涨水带来的灾情,提出疏浚聊城引河分流,成功地将洪水引入海中。同时,通过调整坝体高度,有效地防止了溃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。

乾隆十八年,因为当地治理河道的官员暗中贪腐受贿,导致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和高邮车逻坝决口,他如实上报乾隆,请求严惩涉事官员。铜山小店汛河决口后,他更是亲自“驻铜山督塞河”直到工程完成。

乾隆二十六年,黄河部分河道漫溢,水退后本该加固堤坝,官员却以借口推脱,消极怠工。

乾隆最尊敬的汉臣,75岁累死在轿子中,乾隆大哭:赐他“文正”

刘统勋严查发现是官员怠政后,不仅将贪腐官员严厉处罚,还重新修筑堤坝,解决当前问题。所过之处,百姓无不赞誉。

刘统勋为官清廉、公正无私,也受到乾隆的看重,乾隆十七年,担任军机处行走,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。在这个位置上,刘统勋也始终恪尽职守,一心为民。

刘统勋七十三岁那年,在上朝途中不幸病逝于轿中。乾隆亲自前往吊唁,“见其俭素”发现刘统勋为官多年,始终廉洁自守,一回宫就忍不住流泪,为他赐下谥号“文正”。

刘统勋为官数十载,知行合一,连乾隆都称他“得古大臣风,终身不失正”。为官者,能受到上司赏识,同僚钦佩,百姓敬仰,这就是很大的圆满。

参考资料:

《清史稿》

评论